本科生课程:语言学概论、对外汉语教学概论、现代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、语言与社会文化、语言策略与实用技巧
研究生课程:汉语言文学基础、现代汉语专题、应用语言学
硕士研究生
人文学院 学科教学(语文) 2018
人文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19
华中师范大学 学科教学(语文)2014
华中师范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 2014
华中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 2016
2007.6月至今,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师
>在校(3人)
杨燕雯(硕士,2018级),张恒(硕士,2019级),陈亮秀(硕士,2019级)
>华师在读(2人)
陈越锦、喻太雪
在《语言研究》《浙江大学学报》《中南大学学报》《汉语史学报》《南昌大学学报》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。部分论文列举如下:
论文
1.“星陨如雨”新解[J].语言研究,2006(1).
2. 反义复合词“好歹”的语法化及主观化[J].浙江大学学报,2007(1).
3.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认知研究[J].东华大学学报,2007(1).
4.“多少”的语法化过程及其认知分析[J].语言研究,2007(3).
5.也说“首席”[J].语文建设,2007(6).
6.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[J].大连海事大学学报,2009(5).
7.反义复合词“买卖”形成演变的认知分析[A].汉语史学报(第八辑)[C].上海教育出版社,2009.
8.流行结构“被X”的语义、语用分析[J].中南大学学报,2011(3).
9.流行结构“微X”的语义、语用考察[J].大连海事大学学报,2014(1).
10.论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领域语言[J].南昌大学学报,2014(6).
11.给人温暖的“暖X”[J].语文建设,2014(11).
12.城市化进程中新生区级行政单位的政务服务用语考察[J].江汉学术,2017(1).
13.增强现实技术的汉语教学研究[J].语文学刊,2017(5).
14.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——以江汉大学为例[J].汉字文化,2019(18).
专著
汉语反义复合词形成演变的认知研究[M].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9.
科研项目/成果转化:
1.对外汉语多媒体情景词典开发研究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2012-2017,结项,主持
2.基于大数据的贫困家庭语言能力状况研究,国家语委重点项目,2020-2021,在研,主持
3.汉语国际教育专业“三性”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,省级教研项目,2016-2019,结项,主持
4.汉语因果语篇连贯的认知研究,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,2008-2010,结项,主持
5.汉语反义复合词的认知机制研究,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,2012-2014,结项,主持
6.武汉方言用字及其优化研究”,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,2014-2019,结项,主持
7.汉语国际推广的武汉模式研究,武汉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,2011-2012,结项,主持
8.市民语言素质与武汉城市形象研究,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,2014-2015,结项,主持
9.“语言软实力”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对策研究,市级教研项目,2013-2015,结项,主持
10.“双一流”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创新发展研究”,市级教研项目,2019-2021,在研,主持
1993.9-1996.6 湘潭市一中
1996.9-2000.6 湖南科技大学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本科
2001.9-2004.6 武汉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硕士
2004.9-2007.6 浙江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博士
获得教育部、湖北省、武汉市、江汉大学等各级各类奖励50余项。部分奖项列举如下:
学术荣誉:
1.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,2010、2012、2013、2014、2017
2.武汉市教师学科带头人,2015
3.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,2013
4.武汉市优秀教书育人党员,2019
科研奖励:
1.湖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,湖北省教育厅,省厅级,二等奖,2013
2.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优秀论文,武汉市教育局,市局级,三等奖,2015
3.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,武汉市教育局,市局级,二等奖,2018
其他奖励:
1.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,教育部,国家级,二等奖,2014
2.武汉市优秀教学成果,武汉市政府,市级,三等奖,2016
3.江汉大学第二届本科教学校长奖,校级,2019
4.江汉大学中青年拔尖人才“教学名师”培育对象,校级,2018
5.江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,校级,二等奖,2016
6.江汉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,校级,一等奖,2012-2013、2013-2014、2014-2015、2015-2018
7.江汉大学学生科研优秀指导教师,校级,2014、2015
8.江汉大学学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,校级,2014